探索海洋,與獨木舟的邂逅


縱使台灣四面環海,出生在台北的我,小時候與大海的連結,僅止於海水浴場熙來攘往的人群,繽紛的陽傘和曬傷的痛楚。

17歳那年,宜蘭外澳,我獨坐沙灘,望向滄茫大海,遠方彷若沈浮般的龜山島,靜伏在我眼前,我開始想像島上的種種⋯

21歲,站在海軍運輸艦的甲板上,天空微微清亮,在島嶼羅列注視下,緩緩駛進馬公港,寧靜的街道、眉宇之間堅韌的神情,歷歷在目⋯

隨著年紀的増長,顛簸成長的孤獨,對大海產生一種特別的想望,我總想那是一顆桎棝的心,想要出走的渴望;而海洋的寛廣無際與神秘,不正是一個出口?

28歲,電視螢幕上突然出現一艘白色修長的海洋獨木舟,在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的流轉之間,輕巧地劃過湛藍的海面,內心一陣悸動被撩撥而起⋯自此,追尋自我未曾停歇!獨木舟䦕啟了我,另一個世界。

大海,擁有地球上最原始的力量,當我兒時在沙灘上逐浪的同時,就能感受到她的澎湃,小小的獨木舟,如何以雙槳的起落,航行在這一片汪洋?帶著疑惑不解的心情開始搜集有關獨木舟的種種資訊,越深入去了解獨木舟的歷史,不禁要讚嘆先人的智慧和勇氣。

獨木舟依據其使用,可大致分為kayak和canoe兩大類:canoe一般是單葉槳,敞開式的船艙,適合航行在湖泊或大河等較平緩的水域,在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裡,非洲土著、美洲的印第安人、台灣日月潭的邵族等,都可以發現其類似的身影,北美的印第安人甚至拿來航行在湍急的激流裡;而kayak則是專為航行在海上而發展出來的獨木舟,特色是雙葉槳、可封閉式的船艙,則僅見於愛斯基摩人的歷史之中。

如同蘭嶼的族人稱自己為達悟人,阿美族人稱自己為邦查,愛斯基摩人則稱自己為因努特人”Inuit”,基本上,都是「人」的意思;愛斯基摩人從西伯利亞穿越白令海峽,抵達阿拉斯加,在靠近北極海的周邊地區,西部遠至西伯利亞, 介於Chukchi 及Koryak 的中間, 東部最遠可至Greenland 及 Labrador 均是其部族的居住地區,主要靠狩獵和漁獵為生。獨木舟除了運輸的功能之外,更是其生存非常重要的工具。

傳統kayak  "qajac"的結構主要是以木頭製成的骨架,再包覆海豹等獸皮製造而成。這樣一艘獵人的小艇,輕巧、靈活別具特色,但如何能夠在天寒地凍佈滿浮冰的海面上,以手操槳、以魚叉或魚矛捕獵比獨木舟體型更龐大的海豹、海獅甚至是鯨魚呢?受傷的獵物通常攻擊性都非常強,獨木舟翻覆的可能性非常高,翻船之後,又如何能夠在水溫只有攝氏零度以下的北極海上生存下來呢?海面上散佈的浮冰、突然揚起的強陣風、船艇翻覆的風險,再再都考驗著愛斯基摩人的智慧!kayak以骨架支撐,包覆獸皮,可以靈巧地穿越浮冰,更可以輕易地扛起,在海面與陸地上轉換追捕獵物;多角度的槳葉,可以增進航行的效率;可包覆式的船艙,在翻船之後,可以立即復位;僅僅從一艘獨木舟的設計構造與巧思,即可證明:再艱困的生存環境,再惡劣的氣候條件,人類都能憑藉智慧和毅力存活、發展,延續⋯

今日,隨著科技的進步,愛斯基摩人已不再使用傳統kayak進行捕獵,而改用動力船艇,人力操作的獨木舟已從獵人賴以為生的小艇,成為人人可以嚐試的休閒工具。現代kayak依據使用的環境不同,而有不同的改變,有修長優雅的海洋獨木舟,也有穩定性高、乘坐舒適的平台式湖泊獨木舟,更有專門在湍急的溪谷裡,奔騰駕馭的激流獨木舟等不同樣式,其組成有聚乙烯 (Polyethylene) 、玻璃纖維、甚至碳纖維等各種材質,還有充氣式獨木舟、以及仿傳統kayak的組合式獨木舟等等。

隨著越來越深入認識了獨木舟,出海航行的渴望愈發地強烈,但是划海洋獨木舟需要有那些裝備呢?才能在充分享受航行的樂趣之後,平安返航呢?首先是一艘適合在海上航行的獨木舟,依照航行的距離或天數,而有不同的選擇,一般來說,長度大約介於3.5公尺到6公尺之間;kayak專用的雙葉槳,依個人使用習慣,選擇不同角度的槳葉,長度大約210cm到240cm之間,合適的船䊢,能夠降低風阻和提升划槳效率;防水裙,可以蓋住艙口,防止海水灌進船艙裡;獨木舟專用的救生衣,較一般救生衣短,這樣坐進船艙裡,才不會影響划槳,同時透過腰帶、側腹帶和肩帶能夠和身體緊密結合,無論在海上或浪區裡,救生衣都不會有脫落的危險。除了以上四種裝備之外,出海航行,還需要哪些基本裝備呢?個人防曬及防風裝備,例如:遮陽帽、太陽眼鏡、防曬乳、飲用水等。安全裝備:備用槳、浮力袋、爆音哨、抽水幫浦、拖船繩、急救包、GPS等。如果要過夜,則需要露營裝備和食物等等。



船身裝備人身裝備安全裝備露營裝備
獨木舟遮陽帽急救包帳棚
船槳太陽眼鏡救生包睡袋
防水裙防曬乳備用槳睡墊
抽水幫浦救生衣拖船繩炊具
爆音哨防曬衣物浮力袋換洗衣物
海圖袋划船風雨衣反光鏡盥洗用具
海圖袋禦寒衣物 閃燈Flash頭燈(防水)
維修工具組濕式防寒衣(視季節)GPS(導航用)垃圾袋
涼鞋或防滑鞋海圖(導航用)火柴或打火機
瑞士刀VHF無線電食物及飲用水
飲用水
飲用水

第一次坐上獨木舟,我立即發覺,要像電視上那般優雅、從容地在碧海藍天裡划槳航行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首先要先克服翻船的恐懼,船在陸地上時是沒有生命的,一旦下了水,它就立即活了過來,彷彿靈魂甦醒一般,擁有了生命。要能夠隨心所欲地操控一艘獨木舟,就如同駕馭一匹野馬一般,需要一段馴服的過程,彼此適應、專注平衡和各種槳法的練習;而當你終於達到人船一體的境界、操控自如,出了海,更要面對那一片汪洋的浩瀚和氣候的𣊬息萬變,海流、潮汐、風、浪以及未知的海洋生物等等;但這一切的難題,並非現在才存在,潮來潮往千萬年來未曾停歇,和愛斯基摩人或任何橫渡大洋的人類袓先相較起來,我們的考驗根本微不足道,想像一下:沒有救生衣、沒有GPS、沒有碳纖維槳、沒有抽水幫浦和浮力袋的人類袓先們,是如何能夠在汪洋大海上,以這般輕舟小艇,遠渡重洋探索未知的遠方?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,憑藉的無非是族人的期望和冒險犯難的精神,智慧和勇氣,是人類文明能夠長足發展的兩大重要元素之一。

划獨木舟是認識自然界最棒的方式,槳的節奏,瞥見一隻瓶鼻海豚或一隻翱翔的老鷹,溫柔拍打在船艙上的小雨,慢慢經過峭壁,海灘和巨石將我們每天生活中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。划出第一步之後,海洋獨木舟將我們推向一個新世界,動機和觀點變得不同。我們和海水是如此緊密,幾乎是結合在一起了,我們將自己託付給大海的靈魂,為它著迷,擁抱它,甚至為它變化多端的心情神魂顛倒,大海和獨木舟合而為一,解放我們的思想與情感,在我們身邊形成了一股魔力。

我們所居住的台灣,北依東海,西臨台灣海峽,南部以巴士海峽與呂宋島遙遙相望,東部面向廣褒無垠的太平洋,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;北方有彭佳、花瓶和棉花三嶼,蘭陽平原外,踞有龜山島,東南方黑潮流經綠島、蘭嶼,還有澎湖,百島羅列,水文豐富,台灣,真是發展海洋獨木舟的天堂。多年來,獨木舟的身影,處處可見;從東北角沿岸航行欣賞嶙峋怪石,沿東澳的海蝕洞到清水斷崖,甚至各離島之間,都有划船者勇於挑戰的航跡。
這些年來,每年帶領着青少年在花東海岸、蘭嶼、綠島以及澎湖各離島之間, 以無動力的海洋獨木舟,以自己雙手的力量,與大自然互動;航向大海,向大海學習寬廣的視野,開放的胸襟和冒險犯難的精神。但是,同時也見證海洋的美麗與哀愁。

大量的觀光人潮、過度的捕撈與不當的開發行為,已經為我們的海洋生態造成重大的影響。從綠島、墾丁珊瑚的覆蓋率節節下降,中華白海豚棲地遭受到嚴重的威脅,到台灣海岸線隨處可見的垃圾,都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,海洋生態已經無法負荷人類行為的破壞。當我們划着獨木舟,隨著大海呼吸的節奏起伏,探訪各地,從水手的角度重新認識我們居住的土地,有驚嘆也有惋惜;雖然無動力的海洋獨木舟航行,幾乎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負擔,但是對於野生動物和海岸線的衝擊是很重大的。我們以休閒遊憩的心情航行,卻讓地球其它生物為生存而掙扎,最終,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!

教育自己,如何能夠在我們探索自然的過程中,採取對地球環境更友善的方式 。從航行技能的培養、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認識,到行程的規劃以及負責任的態度,都能夠協助我們在從事海洋獨木舟活動的同時, 有效降低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衝擊;例如:當我們受傷和需要被救援時,救援行動中所使用的小船、飛機、直昇機或大批人力可能會對那塊土地造成重大衝擊。學著培養自己自我警覺、謹慎和良好的判斷力,對自己的安全負責。計劃一個與團隊能力相當且符合期望的行程,就能使風險減到最低。

曾經在黑潮沈穩而溫暖的流動裡,與鯨豚擦身而過;在土地公嶼的見證下,和綠蠵龜相遇;綠島樓門岩、澎湖鐵鉆嶼、蘭嶼雙獅岩、清水斷崖…因為豐富的海岸地形和海洋生物,豐富了我們的獨木舟之旅。但是忽略的垃圾會成為廢棄物,廢棄物不僅醜陋,而且還可能會致命。塑膠袋會害死水鳥、海龜和海洋哺乳動物,從蒼鷺到狗,無不受到釣魚線、引誘物和網子的陷害,在離開之後,“不留痕跡”。「帶什麼東西來,就帶什麼東西走。」任何使用者在離開活動區域之前,都有責任將其使用的區域恢復原狀。檢查您的營地和休息區是否有垃圾或溢出來的食物,把所有垃圾和廚餘帶走,包括沒吃完的食物。

戶外休閒活動以多種形式呈現,一些人到野外是去享受安靜和孤獨,還有一些人是為了連誼而來。當我們徜徉在海上的時候,不可避免地也會遇上其他人,岸上釣魚的人,以動力艇休閒的人,衝浪者或是沙灘上曬太陽的人們,我們共同被大海吸引而來,以各自的喜好方式體驗自然,我們應該尊重其他使用者的經驗和權益,雖然我們的動機和冒險精神因人而異,但不變的是,海上永遠是一個需要人們以開闊和慷慨的心胸來面對的空間。更重要的是,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與文化信仰,很多我們旅行的地方,當地居民是靠那裡的資源維生的,避開採集或捕魚的季節,例如:每年冬季澎湖姑婆嶼是紫菜採集的季節;三月到七月是蘭嶼達悟人重要的飛魚捕撈季節與慶典。尊重、同理、友善的態度,將為我們的旅程贏得愉悅的體驗和別人的尊敬。

「在乏味的物質文化之外,以情感的層面來說,北極獨木舟是很吸引人的。它連結了一個浪漫意象─穿著毛皮大衣的愛斯基摩人靜靜地划行,他們正在狩獵食物,或像水獺般在浪潮中玩耍。獨木舟說明了人類的一種藝術與巧妙,它是人們為了適應無情氣候而塑造出的優越交通工具。但或許我們與獨木舟的關係建立在更深刻的層次上,它是使人類與海洋節奏一致的媒介,以它作為交通工具,象徵『自由』這個非凡卓越的意象。」

……David W. Zimmerly /Qajaq, Kayaks of Siberia and Alaska

在地球生態快速崩解的此刻,環境倫理更顯得重要而迫切,也許,下次我們將在追尋自我的旅程中相遇,期待在槳起槳落的節奏裡,依然有美麗的珊瑚綻放和遠方…來自鯨豚的美妙歌聲。
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 Michael